推广 热搜: 化学  高中  数学  初中  英语  小学 

八大法使婴幼儿掌握品德

   日期:2024-04-27     来源:www.pasuyu.com    浏览:727    
文章简介:在家庭中如何对婴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呢?以下一些办法是富有效果的。1.游戏法婴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

在家庭中如何对婴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呢?以下一些办法是富有效果的。

1.游戏法

婴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他们甚至把洗澡、吃饭、睡觉等都归入游戏王国中。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

所以父母应和孩子一块玩,并借助游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中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假如游戏中有坏人,最后必须要让这类坏人遭到处罚。

比如,大夫看病游戏,大夫必须要是个关心患者,时时为患者着想,医术高明的好大夫。警察抓坏蛋游戏,必须要民警叔叔获胜。母亲和孩子游戏,应让孩子在母亲面前说实话,不说谎。

2.榜样示范法

婴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所仿效。所以,爸爸妈妈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爸爸妈妈不在孩子面前随意议论其他人。涉及一些是非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了解对在哪儿,错在哪儿,不要含糊其辞。爸爸妈妈说话要算数。

3.自我管理法

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鼓励他一个人去做,并且让孩子感觉做这类事是光荣的、有趣的。要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培养习惯为目的。假如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责骂,而要告诉他怎么样做才能更好。

4.行为约束法

要从小约束孩子的行为。如爸爸妈妈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孩子不要吵闹,在公共场所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东西,假如孩子随意扔废纸,父母不要代捡而要鼓励孩子自己拾起来丢进垃圾箱。如此慢慢地使婴幼儿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时时提醒孩子,不要由于他的某些行为损害其他人。

5.自编故事法

婴幼儿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婴幼儿的某些不好的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好的成效。如有些孩子常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个时候可以编一个故事。如《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我们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期望让人珍惜啊,可是目前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爱护粮食,并改掉浪费的不好的习惯。

自编故事应该注意:①有针对性;②有情趣,并具备感情色彩;③与肯定的行为练习相结合。

6.故意忽视法

所谓故意忽视法就是当孩子做出爸爸妈妈不期望的事情时,爸爸妈妈不需要责怪、批评去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而是用忽视法去淡化它。具体作法有:看别处,与其他人说话;打呵欠,表示无兴趣;走开,不听;做其它事,不需要目光接触;不给以回答。总之,不去注视你不喜欢的行为。如母亲去婴幼儿园接孩子。母亲要儿子穿上大衣,儿子不但不穿,还说:你是猪!假如母亲阻止他:不许这么说!那样孩子会猪!猪!猪地接着骂。这个时候,假如你装作没听见或干脆走开,孩子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自然也就不会再骂下去。

7.暗示法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其中运用量广泛的是语言暗示。如爸爸妈妈带孩子去串门,会如此暗示孩子:你见到李叔叔如何说?孩子就会说:李叔叔好。这就是语言暗示。这种暗示运用得非常常见。

8.反射情感法

反射情感法,就是你将婴幼儿的感受用你的话向他表示,像镜子一样将他的感受反射回去。如你3岁的孩子哭着跑来告状,说小明打了他。你同情地说:喔,小明打了你。把他的感受反射回去,从而平息他的情绪。再如孩子听了大灰狼的故事,晚上或许会忽然从自己房里跑出来讲:屋里有狼。你可以说:喔,是白天讲的故事中的大灰狼吓坏了你。把他向你表明的感受反射回去。如此非常快就能平息他的情绪。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